打开主菜单
首页
随机
最近更改
特殊页面
社群首页
设置
关于真佛百科
免责声明
真佛百科
搜索
用户菜单
登录
查看“30禪天廬雜記”的源代码
←
30禪天廬雜記
因为以下原因,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:
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:emailconfirmed
您必须确认您的电子邮件地址才能编辑页面。请通过
参数设置
设置并确认您的电子邮件地址。
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。
{{MB BookInfo |Has cover image=[[file:30zh.jpg|120px|frameless]] |Has volume=30 |Has title=30禪天廬雜記 |Has subtitle=靜坐瞑思的心得 |Has english title=Zen Cottage Miscellanies |Has literary genre=散文,詩歌 |Has book genre=文集 |Has page length=196 |Has chapter=49 |Has preceded by=29地靈探勝與玄理 |Has followed by=31東方的飛氈 |Has tbboyeh ebook=[https://www.tbboyeh.org/cht#/store/bookDialog/100 繁體中文] }} {{MB PublicationInfo |Has author=盧勝彥 |Has language=繁體中文 |Has translated=簡體中文 |Has publication place=臺灣 |Has publisher=真佛般若藏文教基金會,大燈文化,青山,新企業世界 |Has publication date=1977/7 |Has medium=紙本, 電子, 有聲 |Has audio book=華語 |Has ISBN=9786267248386 }} {{MB ClassificationInfo |Has subject heading=哲思感悟 |Has subtopic=哲思感悟 |Has writing genre=散文,新詩 |Has reader=一般讀者 |Has dharma level=0 |Has pratice level=0 }} {{MB ContentInfo |Has preface=粒沙的世界(代自序) 盧勝彥 從古至今,這個世界就是沙的世界,不管宇宙經歷了多少次大變動,人類經歷了種種進化,戰爭與死亡,這個世界,仍然是一粒沙的世界。 沙啊!在大漠中躍武如出征的騎士,在平原廣闊中滋潤了土壤的氣息,似乎沙的生命纔是永恆的一種象徵。 詩人威廉布萊克曾寫道: 一粒沙是世界的縮影, 一朵花是宇宙的凝形, 傾刻間-- 將無極置於你的掌心。 這首詩,象徵了詩人想像力的豐富,但也間接的提示我們,世界就是一粒沙,宇宙就是一朵花,而人類就棲息在一粒沙之上,像一朵花一樣,突然間怒放,又突然間雕謝,而人類偉大的心靈呵!像無限的意識,彌布在無極之間,存在至永遠永遠。 有些時候,我總覺得人實在太渺小了,一個人的生命,從出生到死亡,在浩翰的宇宙光陰中,事實上,如同佛經所說,如露,蒸之則散,如電,一閃即逝。有數的生命時光中,若不珍惜,豈不是如螻蟻一般,顯得生如不生,死同未生,毫無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嗎。因而,我珍惜這一粒沙的世界,重視這一朵花的剎那,想在這短暫的一瞬間,捕捉生命的昇華,發出璀璨的亮光。 於是,我執著我該執著的,不眠不休的去找靈感,把發光的冥想用記憶的線條串了起來,這些就成了空足跫音,代表了我的快樂和痛苦。而我執著的,就是「寫作」,用文字來敲響心聲,我不期望這些文字將如何的深深感動他人,而我祇是儘量的表達我自己,期盼能引起共鳴,使社會進步,國家富強,人類共同推進「大同世界」的巨輪。 我現年是三十三歲(虛歲),這「襌天廬雜記」是我第三十本集子。三十本書在別人眼光中認為是不算少,家父盧耳順也說:「在年輕的一輩中,你是破紀錄的。」但我卻覺得三十本書,並未充實我空虛的心靈,尚未將我的心得表達了萬分之一,我不滿意我的「性剛才拙」,不滿意我的「眼高手低」,事實上,我對自己的著作,從來就沒有滿意過,我仍然虛心的檢討,想將自己的表達能力,提升到自己滿意的範圍之內。三十本書,數百萬的文字,快樂與痛苦的交替,知音者又是誰呢。 這本書,我用「襌天廬雜記」當書名,原因是,這書內的作品,泰半是近年來我靜坐瞑思的心得,佛教有「四襌天」,而我的靜坐冥思曾入「四襌天」,獲得一些些小小哲理的領悟,因而,我用「襌天廬雜記」當書名,「廬」是我的小茅居,一棟小的不能再小的小平房(二房一廳),用此書名,名實相符,並非有特殊的別出心裁。 在這本書中,我寫的仍然是: 「平平實實的愛心, 深深的雕刻在命運的自信, 檢起一粒沙, 欣賞一朵花。 放開悲聲的痛哭一場, 豪放的笑一笑, 襌天廬, 道盡感情的悲歡。」 最後,我說:「我仍然在一粒沙的世界,撿到了一粒沙,我將沙珍藏起來。 生的將繼續的生,死的也將繼續的死,而我與沙,生死同塚。」 六六年七月於禪天廬 }}
返回
30禪天廬雜記
。